流量指標攀新高,展望更多的星辰與大海。
8月24日下午17時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票名稱:“平安好醫生01833.HK”)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
其中,三大流量指標同比大幅增長:總收入同比增長39.0%,達到38.18億元;醫療服務同比增長 50.6%,收入達10.67億元;消費醫療同比增長 66.1%,收入達7.14億元。
平安好醫生(01833.HK)流量數據的提升得益于其核心運營指標的優異表現:截至2021年6月30日,注冊用戶數達到4億人,較2020年同期增加近5500萬人;近12個月累計付費用戶數高達 3210萬人,同比增長69.6%。
站在行業的視角,互聯網醫療賽道依然是一片藍海,充滿了創新和待挖掘的價值。未來,平安好醫生持續開拓并連接B端市場,完善醫療產業鏈中供給方與支付方之間的橋梁,其最終的初心,還是以科技的進步助推國人健康指數的提升。
01 開拓B端渠道,提升連接效率
去年的疫情就像一道分水嶺,催化了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焖贁U大,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
但疫情只是短暫的刺激,線上的咨詢更多的是心理焦慮和預防等,疫情常態化之后,互聯網醫療還是面臨低頻需求的困境,這也是所有互聯網醫療平臺都面臨的難題。
阿里健康的醫療體系涵蓋了醫藥電商、在線問診、智慧醫療、產品溯源等板塊,但醫藥電商平臺+醫藥自營業務占據著近98%的營收。同樣電商背景的京東健康,其收入和盈利核心來源也是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在京東2020年194億元營收中,這部分銷售占比高達87%。
騰訊和百度都是“國民級”超級流量入口,前者先后投資了丁香園、醫聯、好大夫在線、微醫集團等40余家互聯網醫療垂直領域企業,后者則借助百度健康醫典和百度健康問醫生兩大服務平臺,推動AI精準醫患匹配引擎生態,但兩者如何從“咨詢”的層面,上升到“醫療深度服務”的層面,依然面臨不少困境。
業界早有共識,無論是從引流獲客、營收增長還是與服務方的博弈來說,直接面向C端的服務模式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的想象力,難以實現大規模盈利。
探視美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面向C端的商業模式只有銷售硬件的如Fitbit等算是成功,面向B端銷售的模式則大獲成功,比如第一家上市的遠程問診公司Teladoc,只向企業和小型醫療保險網絡銷售其服務,從而快速占據了市場。
互聯網醫療B-B-C的模式,由于B端企業的醫療開支巨大但控費需求明顯,面向團體的銷售不僅能快速帶動自身市場規模的增長,也能幫助團體客戶有效控制醫療成本的上升,繼而能受到市場的歡迎。
連接B端客戶的效率也明顯高于C端個體,例如平安好醫生在2021半年財報中披露的,累計服務過3800多家企業客戶,覆蓋近百萬名企業員工,這意味著服務1家B端,就等于服務了200多個C端個體。
再者,平安好醫生為企業員工打造的“口袋健康”APP覆蓋健康檔案、邊界就醫服務、健康管理、消費醫療產品、健康商品等全品類服務,服務深度也明顯高于C端個體。
02 集團生態圈下的B端優勢
互聯網醫療的本質,依然是醫療。任何一個單純以醫療服務為贏利點的公司,在前期都難以成功。因為醫療的回報通常需要超長周期,但投資人必然要考慮當期的投資回報率。
北大人民醫院前任院長王杉教授曾表示,要做醫療產業,一定要有非醫療板塊來保證近期收入,像保險辦醫、金融辦醫。醫療服務拉動非醫療板塊盈利,而后者反哺醫療,這才是成熟的商業模式。比如保險與醫療:因為有了醫療服務,保險公司的服務體系更完整,可以帶動產品銷售。
近年來,不少互聯網醫療平臺試水與保險企業合作,向其用戶提供醫療服務。相比而言,平安好醫生作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一員,天然擁有集團2.2億的保險+綜合金融高質量用戶,這是其它平臺在B端渠道拓展中難以企及的優勢。
2021年上半年,平安壽險主力重疾險保單將平安好醫生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寫入了合同條款,保單用戶購買主力重疾產品后,可以享受到私家醫生、私人教練、就診陪護、術后護理、重疾專案管理等體系化的“臻享RUN”健康增值服務。此舉不僅為平安壽險提供了競爭護城河,更提高了平安好醫生的展業效率。
同時,平安不僅將原有的“健康守護360”進行了產品升級,還將自有醫療團隊作為“懂醫療的客戶經理”,通過細心的講解和貼心的服務,讓更多平安壽險新老用戶體驗到平安好醫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務。
據平安好醫生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其為平安壽險提供了8.9億元的產品及服務,同比增長10%以上。此外,平安好醫生還分別在平安健康險渠道、平安產險渠道推出了E生保門診包、藥診服務,對平安保險領域的客戶進行了全面滲透和轉化。
與此同時,平安好醫生也在加速探索滲透平安集團的其它金融渠道。2021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為平安銀行提供了1.84億元的產品及服務,同比增長高達67%。未來,平安好醫生將繼續深耕平安銀行、平安基金、平安信托、平安財富等平安集團成員的渠道滲透,擴大市場競爭優勢。
03 從連接的“廣度”到服務的“深度”
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從2015年的1.5億增長到2020年的6.61億,平安好醫生旗下平安健康APP的注冊用戶則從2015年0的突破飛速增長到2021年上半年突破4億,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
然而行業流量紅利不會永遠存在,據艾媒數據預測2021年行業用戶增速僅為3.93%,將創十年來最低。如果將用戶增加比喻成低垂的果實,那么互聯網醫療可以“收獲”的已不多。剩下的“高處的果子”——為用戶提供深層次的醫療服務,將成為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趨勢。
對比2020年7.82億網絡購物用戶,創造了11.76萬億的網絡零售額,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遠不足萬億,互聯網醫療需要以新的發展邏輯填補尚待開發的市場空間。
然而,不同于購物追求潮流、餐飲追求新奇,打車追求便捷性,這些服務都無需很高的技術能力,用戶會被互聯網平臺導流并消費,但醫療服務追求的是技術,作為行業的“種子”選手,平安好醫生又是如何突破這個行業困境的呢?
路徑一:回歸醫療本源,搭建??苾瀯?/strong>
以皮膚科??苹ㄔO為例,自有著“科學巨匠、軍內名醫”之稱的長征醫院廖萬清院士入駐“平安健康”APP,成為首位“互聯網皮膚病??剖紫瘜<?rdquo;以來,皮膚??茊栐\人數增加、接診能力提升,日均問診量提升12.9%,日均收入同比增加約30%。
目前,平安好醫生??七\營初見成效,聚焦皮膚科、中醫科、婦產科三大???,配置超過100名??泼t,并同步往眼科、兒科、內科、外科等多方向孵化。其中婦科疾病宮頸HPV感染也能給予用戶精準幫助,實現了90%轉陰率。
路徑二:內外資源整合,提升服務密度
醫生作為醫療系統最核心的資源,是贏得用戶信任的紐帶,這也是互聯網醫療平臺需直面的課題。
截止2021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打造了四層醫生體系,包括:450余名全國頂尖專家組成的醫療大咖團隊、覆蓋3000種疾病診斷的2000名自有醫生團隊、70%來自三甲醫院的3.8萬名外部醫生、能實現99%的導診準備率的AI醫生助手。
此外,有別于其它互聯網醫療平臺停留在醫院“掛號”層面的服務,平安好醫生已在10個城市獲得自建互聯網醫院資質,并已與205家醫院達成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平臺協議,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醫療服務流程,切實進入患者診前診中診后全病程診療體系,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路徑三:建立海量數據庫,賦能醫療數字化
醫療數字化的核心,并不局限于線上咨詢、藥品電商,只有與醫療價值相連接的數字化才能凸顯“革新”意義。截止2021年一季度,平安好醫生咨詢數據累積達11.8億人次,并提出400+條醫保審核規則、30+大數據篩查模型,建立醫療產品庫、疾病庫、處方治療庫等五大醫療數據庫,上述一系列舉措全面助推了臨床決策的準備化、醫療服務的個性化、醫療系統的高效化。
此外,在2020年國促會數科委聯合零壹財經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榜單中,平安集團以1074件位列全球第一,其專利主要圍繞智能輔助診療、患者病歷管理、醫學圖像處理、醫藥管理、醫院智能管理等場景。
與此同時,平安好醫生還擁有首個國際認可的AI醫療系統,6項醫療影像國際競賽第一。上述可見,平安好醫生的互聯網醫療之路,已經過了模式創新的前期階段,進入了技術驅動的深水區。
04 結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巨頭,需要有足夠的定力、扎實的功底,并且在戰略上有著清晰的路徑及長期的穿透力,而不是短期盈利能力的凸顯。
在用戶深耕領域,平安好醫生正在通過提升服務密度+B端渠道滲透穩步落地,而在互聯網醫療底層數字化醫療技術賦能上,行業的標準答案,或許就藏在平安好醫生的行動之中。
分享評論0
08/26
07:10
阿爾法工場
企鵝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